cbam碳关税对铝材企业生产加工出口欧盟机制标准

cbam碳关税对铝材企业生产加工出口欧盟机制标准

2025-11-12 10次

    铝材生产链条长、上下游关联紧密,CBAM将供应链各环节的碳责任进行了绑定——若上游铝土矿或电力供应商无法提供碳数据,将直接影响下游铝材产品的合规申报。构建协同高效的供应链碳管理体系已成为必然要求。

    企业应从两方面推进供应链升级:一方面建立上游碳数据追溯机制,与铝土矿、电力、辅料供应商签署碳信息共享协议,明确数据提供的边界与责任,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标准的碳排清单(BillofCarbon);另一方面要主动引导上游企业升级碳管理能力,对具备低碳改造潜力的供应商可提供技术支持或合作激励,形成"低碳共赢"的供应链生态。

    2026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全面实施的脚步日益临近,作为被首批纳入监管的碳密集型行业,铝材企业正面临着"碳成本"与"合规门槛"的双重考验。从铝土矿开采到电解铝生产,再到铝材深加工的全链条,碳排放已不再是单纯的环保指标,而是直接决定出口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。

    CBAM的本质是实现"碳成本公平化",避免欧盟本土铝材企业因严格碳管控丧失竞争力,这一机制对铝材行业的约束呈现出"全链条、强刚性"特征。企业首先需厘清政策核心要点,避免因认知偏差陷入被动。

    在监管范围上,未锻轧铝、铝型材、铝箔等主流铝材产品均被明确纳入,且核算覆盖从铝土矿开采到成品加工的完整生产链条,而非仅计算最终加工环节的排放。这意味着铝材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生产排放,还需追溯上游原材料的碳足迹数据。

    从时间节点看,2023-2025年的过渡期已进入后半程,企业需按季度完成碳排放申报演练,2026年起将根据申报数据及欧盟碳市场价格(2023年已稳定在80-90欧元/吨)缴纳碳关税,逾期或申报不实将面临最高达申报金额5%的罚款。

    CBAM监管的核心抓手是碳排放数据,精准、完整的数据体系是铝材企业合规出口的"通行证"。企业需建立覆盖生产全环节的碳核算机制,确保数据经得起核查。

    在数据采集环节,不同生产阶段各有侧重。铝土矿开采阶段需留存矿山规划文件、设备燃油消耗记录及铝土矿品位分析报告——某铝土矿项目通过每月5万升柴油的消耗记录,结合柴油碳排放因子成功核算出开采环节排放量,而铝土矿品位直接影响后续氧化铝提炼的能耗水平,相关数据不可缺失。氧化铝提炼阶段要完整保存工艺流程图,重点记录拜耳法生产中高温高压反应釜的蒸汽与电力消耗;电解铝作为高耗能核心环节,电解槽的电流强度、电压、运行时间等参数需实时记录,某企业通过13500千瓦时/吨的电解耗电数据,结合当地0.5吨CO₂/兆瓦时的电力排放因子,精准算出每吨铝的电解环节碳排放达6.75吨。

返回列表